【藥物名稱】:常山
【類 別】:根類
【英文名稱】:Antifebrile Dichroa Root
【別 名】:雞骨常山、南常山、白常山。
【來 源】:為虎耳草科植物黃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.的根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:落葉灌木,小枝常有4鈍棱,疏生黃色短毛。葉對生,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,邊緣有細(xì)鋸齒,幼時兩面均被棕黃色短毛;葉柄長1.5~5cm,有時疏生短柔毛。傘房狀圓錐花序,花序軸與花梗均有毛;花藍(lán)色,萼筒5~6齒裂;花瓣5~6,反折;雄蕊10~20,花柱4~6,初時基部連合。漿果幾完全下位,深藍(lán)色,有宿存萼齒和花柱?;ㄆ?~7月,果期8~9月。
【生 長 地】:生于林下、路旁或溪邊。主產(chǎn)四川、貴州。
【采 制】:8~10月挖根,洗凈,除去細(xì)根,曬干。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:含多種生物堿,常山堿甲、乙、丙(α-,β-,γ-dichroine)、常山次堿(dichroidine)、 4- 喹唑酮(4-quinazolone),尚含常山素A(dicnrin A,umbeli-ferone)、常山素B(dictirin B)。
【性 味】:性寒,味辛、苦。
【功能主治】:截瘧,祛痰。用于瘧疾。
【附 注】:
關(guān)于我們 | 友情鏈接 | 網(wǎng)站地圖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最新產(chǎn)品
浙江民營企業(yè)網(wǎng) www.kgqt.cn 版權(quán)所有 2002-2010
浙ICP備11047537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