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后母戊鼎】,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戊而作的祭器,是中國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,原稱“司母戊鼎”或“司母戊大方鼎”。出土于河南安陽,現(xiàn)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。是中國國家一級文物。是世界迄今出土的最重青銅器,享譽“鎮(zhèn)國之寶”。
簡介
后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后期(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)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,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。后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,形制雄偉,氣勢宏大,紋勢華麗,工藝高超,又稱后母戊大方鼎,高133厘米、口長110厘米、口寬78厘米、重832.84千克,四足中空。用陶范鑄造,鼎體(包括空心鼎足)渾鑄,其合金成分為:銅84.77%,錫11.44%,鉛2.76%,其他0.9%。鼎腹長方形,上豎兩只直耳(發(fā)現(xiàn)時僅剩一耳,另一耳是后來據另一耳復制補上),下有四根圓柱形鼎足,是目前世界上發(fā)現(xiàn)的最大的青銅器。該鼎是商王武丁的兒子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。后母戊鼎用陶范鑄造,鑄型由腹范、頂范、芯和底座以及澆口范組成。鼎腹的紋飾有可能使用了分范。鼎耳后鑄,附于鼎的口沿之上。耳的內側孔洞是固定鼎耳泥芯的部位。也有人認為鼎耳先于鼎體鑄造,然后嵌入鑄型內和鼎體鑄接。
鼎身呈長方形,口沿很厚,輪廓方直,顯現(xiàn)出不可動搖的氣勢。后母戊鼎立耳、方腹、四足中空,除鼎身四面中央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面外,其余各處皆有紋飾。在細密的云雷紋之上,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(tài)。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,四面交接處,則飾以扉棱,扉棱之上為牛首,下為饕餮。鼎耳外廓有兩只猛虎,虎口相對,中含人頭。耳側以魚紋為飾。四只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,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。據考證,后母戊鼎應是商王室重器,其造型、紋飾、工藝均達到極高的水平。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。后母戊鼎的提手文飾同樣精美。兩只龍虎張開巨口,含著一個人頭,后世演變成“二龍戲珠”的吉祥圖案。一般認為,這種藝術表現(xiàn)的是大自然和神的威懾力?,F(xiàn)在卻有人推測,那個人是主持占卜的貞人,他主動將頭伸入龍虎口中,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膽量和法力,使民眾臣服于自己的各種命令,完全是可能的:當時的貞人出場時都牽著兩頭猛獸,在青銅器和甲骨文經??梢钥吹竭@樣的圖案。后母戊鼎形腹部鑄有“后母戊”3字,亦有人釋作“司母戊”,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所鑄。后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為整體鑄成,鼎耳是在鼎身鑄好后再裝范澆鑄的。鑄造這樣高大的銅器,所需金屬料當在1000千克以上,且必須有較大的熔爐。
后母戊鼎是現(xiàn)存的先秦時期最重的青銅鑄件,鑄造年代約在商代晚期,反映了殷商青銅冶鑄業(yè)的技術水平,是商周青銅器的代表作。
溫馨提示:
我院可以定制各類青銅器,只要您提供清晰的圖片樣式或參數。想要了解我們產品的更多規(guī)格與價格,或者定制新規(guī)格,添加新要求與新想法,請直接聯(lián)系我們的客服,或者馬上撥打我們的服務熱線:139 0372 4321 韓書清先生。